物理化学家,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1927年6月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创立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份(1961年),可以跟踪快速电极过程的阻抗变化;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电阻介质(如高纯水)中的金属腐蚀速度测量(1988年);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1982年),可以发现并测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蚀。
电化学方法、纳米电化学、电化学分析技术、光谱电化学、光电化学、生物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