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
从250万年前至公元前约1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打制的石器作为主要劳动工具,打制石器是指利用石块打制的石核或石片,种类包括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如石斧等。虽然使用的是粗糙的人造材料,但却为人类抵御其他生物的侵害,承受自然压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人类不再常常是大型食肉动物的猎物,从此逐渐登上食物链的最高端。之后,人类又开始广泛使用火... 了解更多
新石器时代
1万多年至大约5000多年前是新石器时代,人类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磨制石器是指表面磨光的行器,先将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抵石上研磨加工而成,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常见种类有斧、锈、凿、刀、镶、簇等。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石器,到了青铜器时代仍继续使用... 了解更多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是青铜器时代。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硬度高,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在生活和武器中的比重较小,主要还是以石器、木器为主;进入青铜时代的中后期,青铜使用的比重逐步增加... 了解更多
铁器时代
大约公元前1400年,人类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铸造铁质工具、用具和武器。铁器更加坚硬、韧性高、锋利,而且原材料分布更广,开采和冶炼更加便利,综合性能和成本比胜过石器和青铜器。铁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了解更多
蒸汽机时代
18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持续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是一个能够将蒸汽中的动能转换为功的热机。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有了蒸汽产生的动力,工厂不必再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大规模生产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带动了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也繁荣起来,出现了大量的工厂... 了解更多
化学时代
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化学工业的初级阶段,无机化工已初具规模,有机化工正在形成,高分子化工处于萌芽状态。化学工业是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是一个多行业、多品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服务的工业。一般可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基本有机化学工业、高分子化学工业和精细化学工业... 了解更多
信息时代
20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引发了电子工业革命。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许多其他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控制流出的电流,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和一般机械开关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信号来控制... 了解更多



图3 打制石斧——阿修尔手斧
图片来源:Didier Descoue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Biface_de_St_Acheul_MHNT.jpg
图4 磨制石器
图片来源:Hohum,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N%C3%A9olithique_0001.jpg
陶器时代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甚至延绵至青铜器时代,是广布于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是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材料性质的创造,成为第一种伟大的非金属工程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器具,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定,使人类的装饰艺术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陶器大规模使用也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依次促进了铜、青铜器和铁的发展。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爱神维纳斯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000年至公元前25000年;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大约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至公元前19000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由泥质红陶烧制而成,表面上带有红黑两色的彩绘,内壁上所绘的神秘古朴纹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的主要标志。
图5 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6 青铜器时代的刘鼎(上海博物馆)
图片来源:Mountain,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Liu_Ding.jpg
公元前2200年,波斯人发明了玻璃,玻璃成为第二种伟大的非金属工程材料,人类开始制造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公元前200年,巴比伦人发明了玻璃吹管制玻璃器皿的方法。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中国在西周时亦已开始制造玻璃。在西周时期的古墓中曾发现玻璃管、玻璃珠等物品。南北朝以前,中国人多以琉璃称以火烧成、玻璃质透明物;宋朝时则开始称之为玻璃;到明清时习惯以琉璃称呼低温烧成、不透明的陶瓷。玻璃用于窗户和眼镜等延长了人类的工作时间;光学玻璃的问世满足了研制望远镜的需要,现在也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图8 莎草纸、甲骨文、竹简、西汉汉武帝时的灞桥纸
自火发明以来,柴薪成为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材料。13世纪,煤炭开始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煤是碳氢化合物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最初被人类开采后只用作燃料。根据煤炭的碳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褐煤)、烟煤(生煤)、无烟煤。煤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热能,风车和水车的出现积累了机械制造的丰富经验,两者结合起来蒸汽机就出现了。蒸汽机的使用,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也开辟了人类利用化石燃料作动力的新时代。煤炭的使用历史从民用普通的燃料,到炼钢炼铁,到机械动力,到火力发电,最后到化工原料,成为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和原料之一,被誉为工业的食粮。
图9 瓦特蒸汽机
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比如“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西门子平炉”,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生产钢铁变得更便宜,使得蒸汽机运输更加便宜和快捷。钢铁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的大规模制造成为可能,造船、汽车、兵器等工业随之逐渐兴起。与此同时,铜、铅、锌的用量大幅提升,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因此合金钢、铝合金及其他材料技术的发展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的支撑。
图1-8 双极性晶体管和大功率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20世纪以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得到广泛生产和应用。其实从19世纪开始,人类开始使用改造过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其中火化橡胶和硝化纤维塑料(赛璐珞)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以及石油化工的兴起,首先是在1907年,Leo Bakeland发明了酚醛塑料;20世纪20年代末,聚氯乙烯开始大规模使用;20世纪30年代初,聚苯乙烯开始大规模生产;20世纪30年代末,尼龙开始生产。在经历了20世纪的大发展之后,高分子材料对整个世界的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料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高分子材料在文化领域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图1-9 航天飞机的陶瓷外壳经受1500多度高温时模拟图
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碳纤维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等,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强度是钢的7-9倍。美国航天飞机火箭推进器的关键部件以及先进的MX导弹发射管,波音787客机50%以上的机身材料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等军工领域、风力发电叶片等工业领域、以及高尔夫球棒等体育休闲领域。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促进了航空、汽车、国防军事等行业的新发展。
图 碳纤维
1985 年,“足球”结构的C60 一经发现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Kroto H. W.、Smalley R. E.、和Curl R. F.亦因共同发现C60 并确认和证实其结构而获得1996 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富勒烯研究推动下,1991 年一种更加奇特的碳结构——碳纳米管被日本电子公司(NEC)的饭岛博士发现。
图 碳纳米管
随着人们对纳米技术的不断熟练掌控,和对纳米材料的不断深入了解,为解决微电子器件在更小尺度遭遇的物理瓶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1987年,贝尔实验室的富尔顿(Fulton)和杜兰(Dolan)等人就成功制造了第一个单电子晶体管。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场效应晶体管完全不同。传统晶体管工作时,同时通过晶体管的电子数目至少在一百万个个以上,而单电子晶体管则只允许电子一个一个通过,就好像水龙头和微型注射器之间的区别。相比传统晶体管,单电子晶体管可更大规模的集成,拥有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能耗。美国匹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1年研制成功的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的核心部件,仅仅只有1.5纳米大小。1998年,IBM公司与日本NEC公司合作,运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制出了长度为9纳米的由碳纳米管制成的场效应晶体管,成功利用碳纳米材料替代了传统硅半导体材料。之后,苏黎世理工学院和美国普渡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基于碳纳米管构建出了10纳米以下的微型晶体管,能有效控制电流,在极低的工作电压下,仍能保持出众的电流密度,甚至可超过同尺寸性能最好的硅晶体管的表现。
图 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随着对石墨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石墨烯有望彻底变革材料科学领域,未来或能取代硅成为电子元件材料,广泛应用于超级计算机、触摸屏和光子传感器等多个领域。2011年以来,欧盟、韩国、英国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石墨烯的科研以及商业化工作。如欧盟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10亿欧元用于石墨烯的研究,先导试验阶段已启动,预计2013年正式启动。英国将投资50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设石墨烯全球研究和技术中心,支持石墨烯商业化的能力建设,确保英国在石墨烯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于大规模制备技术尚未成熟,以及石墨烯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备技术的影响,“石墨烯时代”还尚未到来,低成本、大规模、可重复的制备技术将是石墨烯取得突破的关键。
图 石墨烯
21世纪,高性能、多用途的新材料将会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推动力,继续成为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点。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等方向发展。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类能从原子、分子或纳米尺度水平上控制、操纵和制造功能强大的新型器件与电路。碳纳米管、石墨烯、LED、碳纤维、生物降解材料等各种新型材料被运用到能源、电子信息、军事国防、资源环境、人类健康等领域,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